跳转至主要内容
main content, press tab to continue
文章

全球化专题案例篇:远景能源 — 打造全球化三步棋

2018年7月5日

今天的世界并不缺少一家做社交软件的公司,但需要一家企业能够引领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变革,为人类开创美好未来。而远景的智能风机、智慧风场Wind OS™平台、“格林威治”云平台、阿波罗光伏云平台以及搭建中的“能源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昭示了绿色能源的未来。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Employee Experience
N/A

2007年在江苏成立的远景能源(Envision Energy)(以下简称远景) 已经成为类似苹果模式软硬件一体化的全球性公司:硬件方面,2014年,它是中国最大的海上风机供应商和陆上前三大风机供应商;软件方面,它是全球最大的智慧能源资产管理服务公司,管理着包括北美、欧洲、中国等在内的超过2000万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资产,客户包括美国最大的新能源上市公司Pattern能源、Orion能源、美国大西洋电力公司以及中国广核集团等。

远景已完成了丹麦、美国、中国等地的全球战略布局。2014年11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的见证下,远景作为总系统集成商,开始为新西兰基督城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2015年初,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向远景CEO张雷咨询日本海上风电发展战略,并希望远景作为技术输出者,与日本丸红、日立集团等大商社共同参与日本海上风电的战略实施,推动日本海上风电的发展。

为什么成立仅仅8年的远景能够在全球商业舞台上如此长袖善舞?

2015年3月10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了张雷,张雷于2007年回国创办远景,此前他在英国从事全球能源战略设计以及能源金融产品设计工作。此次采访的核心议题是“企业如何全球化?”120分钟的采访时间,他重点讲述了企业全球化的三个关键:全球布局+合纵连横+普世理念。

全球布局

企业要想成功实现全球化,从第一天开始,就不能事先把自身定位于哪个国家,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和要素,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机会,只有确立了这个观念,才能真正地在全球范围内谋篇布局。

张雷回国创业前半年,他看到国内风电产业已经风起云涌,80多家企业扎堆投资做风电,但他们的战略沙盘只局限在中国市场,“这种战略思维是狭隘的,远景虽然注册在江苏,但只把中国看作是一步棋,而非一盘棋。”他说,“创业就像生小孩,不可能一夜之间就生出来,创业之前,要观察,了解,布局,联系,等到真正开始落棋时,战略布局已经想清楚了,只需要把资源投到布好局的棋盘上。”

张雷是这样做全球布局的:

企业架构——创业筹备期,张雷基于全球整合要素的模式对企业构架进行设计。风电的核心要素是这样分布的:技术在欧洲,软件在美国,资本在全球,市场和成本优势在中国。远景的思路是,把欧洲的技术、中国的成本、美国的软件、全球的资本和市场整合起来,目标是,产品比欧洲更有竞争力,比中国质量更好。

搭建企业全球架构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搭建了基于全球的资源获取体系。比如,对于行业待解的难题,远景不是像国内传统企业先想到清华大学合作或去科技部要政策,而是会首先想到:在这方面斯坦福做得最好,在那方面丹麦理工大学最擅长,最新战果是,欧盟拿出1亿元研发资金资助远景开发最领先的常温超导发电机,这说明,全球化企业要有立足全球获取资源的视野和能力。

全球化企业进行国际并购的思维与通常企业是不同的。比如远景去硅谷投资控股一家能源互联网企业,考虑的首先不是直接获取对方的技术,而是在那里进行长期的能力投资和积累,培养人才储备。远景并非着眼于获取市场,而是从整个布局的角度去理解它的价值。

团队——张雷组建团队时非常注重招纳跨界的人才。张雷强调,风电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远景要站在人类科技文明的肩膀上,充分吸收其他领域的科技成果,推动新能源行业的进步。例如借鉴航空业的空气动力学能力、汽车行业高效的研发效率等。目前,远景已建立了一只来自波音、福特、IBM、西门子、麦肯锡、摩根士丹利等知名国际企业的一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团队。其次,远景也注重人才的国际化背景,倾向于选择在跨国文化中熏陶得比较好的人才。目前远景800多名员工中,国际化人才达到20%。

产品及商业模式——如果把全球看作一盘棋,就不会把产品只定位于中国市场去赚快钱。很多投资者瞄准的是用于沿海的高风速风机,这种风机买来图纸就可以制造,“这些投资者只把风机理解为一堆钢铁的结合,与中国装备业通常的做法一样,是典型的机械思维和硬件思维,企业采取的是重资产模式。”

远景则反其道而行,瞄准的是智能低风速风机、智能海上风机的研发与制造,远景的国际化团队用的是软件思维,他们从分析和模型入手,在风电价值链上,他们选择做研发、设计、采购,组装环节通过OEM让别人去做,这种轻资产模式可以保证供应链更高效、灵活,产品的性价更高。

软件思维和专注于核心技术的战略定位,使远景在商业模式设计上可以走得更远,张雷说,远景的核心能力是放在软件和生态系统的搭建上面,“之所以最初以硬件切入市场,是因为设备需求是当时中国风电市场蓬勃发展中最大的刚需,只有参与其中,才能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并发展出生态系统。”

事实证明,远景确立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国内,它区别于只卖硬件的竞争者;在国外,它区别于卖软件的竞争者。从2011年开始,张雷迅速地布局了整个生态系统,智慧风场Wind OS™平台提供风机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格林威治帮助用户实现精细化的开发模式和投后评估,阿波罗光伏云平台则致力于打造光伏行业的 “穆迪”风险评估评级平台。

合纵连横

全球化企业要在全球的范围内找到最有竞争力的资源,但如何能够发掘并成功整合这些竞争性要素呢? 张雷说:“全球是个‘多边市场’,我站在一个伟大的市场上,这是我的优势。”在策略上,张雷有四个字——合纵联横。

全球多边市场有一个核心特征——只尊重强者。就是说,要想把产品打入日本市场、德国市场,仅仅依靠中国企业的身份很难成功打入。在日本市场的开拓中,远景通过联合丹麦先进的风电技术征服日本,成功让日本市场愿意购买远景研发的新一代海上风机。

在新西兰智慧城市项目竞标中,远景凭借在硅谷建立全球数字能源创新中心的布局,以及美国团队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领域前沿技术的掌握,顺利拿下了基督城“智慧城市”项目。

接下来还要追根溯源,在合纵连横的策略下,最开始远景是如何说服丹麦团队的加入呢?CEO必须肩负起打头阵的最大责任,能力方面,全球化企业的CEO虽然做的不是技术专家的工作,但必须对技术有洞察力,才能制定好战略并吸引优秀的人才。

普世理念

接下来的问题,如何赢得顶级人才的尊重?如何赢得多边市场的尊重

核心有两点:一是确立普世观念;二是把观念做实落地。

远景的公司使命是这样表述的: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这句话听起来并不惊艳,其实隐藏了两个关键要点:

其一,志力于全球化的企业,不能为自己插上区域色彩,比如“打造民族企业”等,价值观要建立在对各国文化的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我的使命是为全人类解决问题,不限于中国。”

其二,远景把“解决挑战”确立为公司哲学,具有极强的普世性。

那么,如何把普世价值观做实呢?张雷的方法是,打造一个以“解决挑战”为导向的经营管理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战略选择——首先远景有“两不做”,不做挑战级别低的事情;不模仿别人。很多中国公司是先去硅谷看有什么新模式,然后搬到中国来,张雷不这样干,他的战略思维是,要选硅谷没有的模式干,张雷有一个“挑战法则”——挑战越大,机会越大,如果远景站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挑战的基点,无限的机会就会出现在远景的面前。

组织结构——战略充满了挑战,结构就要追求扁平,发动整个组织协同解决挑战。远景是一家技术型公司,硕士和博士比例达到60%以上,研发及技术人员占到了80%,远景奉行以产品为中心的理念,技术人才在远景处于绝对主体地位。

远景在组织结构设计上追求扁平,只有两层,决策层和作业层:作业层员工面向横、纵和区域等三个方向汇报,横向打破了部门边界,纵向做到了管理层级最小化,运营效率非常高,员工处于一种主动性极强的自管理状态。

张雷把远景的人才管理体系设计成了一个“挑战者体系”:HR各项职能都是围绕着“解决挑战”进行制度设计,追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打破论资排辈。

张雷自身也倾向于民主式的领导风格,每个月都有一天是“对话CEO”日,任何一名员工都可以在现场向张雷提问;平常,员工也可以直接给他发邮件讨论问题。

挑战图谱是远景发明的业务考核工具,它替代了传统的KPI,每到年初,不论职位高低,都要提交自己的“挑战计划”。员工挑战级别从10级一直到22级+,评审团、直接上司根据每名员工解决挑战的结果来定义员工能力,挑战图谱也会与年终奖金、年底整体评估建立了强关联。张雷说,我们不给员工设定具体指标,我们让员工自己决定“解决什么挑战”,员工更愿望主动给自己加码,而KPI对于员工来说,只是被动地执行。在挑战图谱下,员工天天都在琢磨,还有什么挑战可以去解决。

今天的世界并不缺少一家做社交软件的公司,但需要一家企业能够引领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变革,为人类开创美好未来。而远景的智能风机、智慧风场Wind OS™平台、“格林威治”云平台、阿波罗光伏云平台以及搭建中的“能源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昭示了绿色能源的未来。正如张雷所说,“看上去远景的技术和产品或许离普通人还比较远,但却守护着人类的未来” 。

Related content tags, list of links 文章 兼并与收购 员工体验 中国
Contac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