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国资委、财政部发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2006] 175号(以下简称“175号文”),境内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改革开始迈入体系化的监督和管理。中兴通讯、伊利股份分别作为中央国企、地方国企的代表,率先于2007年正式落地实施规范框架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拉开了境内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规范化、体系化实践的序幕。
从2007到2022,以A股为代表的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已经走过了15年。在这15年间,伴随着证监会放开股权激励审批、科创板开市、国企三年改革行动、《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正式颁布等改革措施,越来越多的国企实施了股权激励,这些股权激励实践也反过来推动了国企股权激励的监管要求不断完善,并支持企业实现了市值与业绩稳健增长。
韦莱韬悦梳理了A股国有上市公司自政策落地后逐步实践并优化股权激励策略和设计细节的整体脉络,重点关注175号文颁布以来,遵循国资委等监管机构关于股权激励相关政策法规、并经由国资监管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后、落地实施的A股上市国有控股企业的股权激励计划,回顾总结国有企业股权激励15年(2007-2022)发展特点与成果,展望未来的优化方向。
(一)2006~2010年:搭建国企股权激励框架与监管雏形
继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后,国资委和财政部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联合出台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2006] 175号和《关于规范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2008] 171号,搭建了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的雏形,为后续政策不断完善与规范奠定了基础。
(二)2010~2019年:股权激励管理细化,国企股权激励“在实践中探索”
从2010年到2019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在实践探索中进行经验积累及总结。同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在期间的数次细节修订,也为国企股权激励实践提供更有效的引导。
(三)2020年至今:国企股权激励监管体系趋于成熟
随着国有改革和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国资委通过多次的征求意见稿对既有政策进行了修订,使得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政策逐步规范和完善。《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2020] 178号在2020年5月正式发布并实施,标志着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形成了较为全面、细致、操作性更强的股权激励指导性政策。
在过去15年的实践中,A股上市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普及率稳步提升,尤其随着国企三年改革行动的开展,最近三年股权激励实施数量增长迅速。其中央企普及率高于地方国企;主板国企普及率最高,科创板国企股权激励普及率快速提升,但国企股权激励普及率相较A股整体仍有差距,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统计结果来看,国企股权激励实施后,企业经营业绩提升显著,市值稳健增长。尽管这一结果不能归结于股权激励,但可以看到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回顾15年来国有企业股权激励普及情况、方案设计特征、激励效果等内容,可以看到股权激励的引入、授予和落地实施,对国有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竞争力提升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合经济逐步复苏、全面注册制的推行、ESG概念的引入等资本市场环境预期走向,上市国企股权激励或将关注以下改革方向:
如需获得韦莱韬悦《A股国有企业股权激励15年回顾与展望》报告(摘要版)。请提交信息,我们会将下载链接以邮件形式发送给您。
如需订购完整版报告,请与我们联系:wtw.ECBA.China.Marketing@wtwco.com